通知公告:
发言范文网欢迎您实验学校学期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、全省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,以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,坚持学校的“真•实”教育理念,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,坚持以质量为核心、人才为关键、特色为方向、学科为抓手、文化为灵魂、品牌为牵引,深化课程改革,加强队伍建设,提升德育实效,提高教学质量,改善学校办学环境,形成先进文化,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管学校办学方向、管学校改革发展,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偏离,推动学校党委履行管党治党、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。学校党组织是学校的领导核心,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,把握学校发展方向,决定学校重大问题,监督重大决议执行,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,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。
1.发挥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作用。加强党组织对工会、共青团、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领导,使学校党委、各党支部成为师生最贴心、最信赖的组织依靠,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。
2.强化党支部建设。对标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(试行)》,着力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、感召力、引领力和执行力。积极开展全方位、多角度、深层次的学习活动,增强全体党员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3.实施校园先锋工程。借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的契
机,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纪律作风建设,整治师生身边的微腐败;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,推动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,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。
二、深化课程改革 在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我校重大工作部署之一。
以品德养成为先导,以个性培养为核心,以学科知识为基础,以能力提升为重点,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,深化课程建设改革,构建五育并举的“致真”特色课程体系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1、组织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,全面落实好国家课程,体现好国家意志,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国家和地方课程、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理念,把握好各学科课程育人目标,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。
2、探索构建“致真”特色课程体系 研究并制定“致真”特色课程体系,努力实现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的有机衔接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意识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,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。
“致真”特色课程体系设置三个层面的课程,即基础课程、拓展课程、综合课程,体现国家课程学校化,地方课程综合化,校本课程特色化;设置五个维度,即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,突出五育并举,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。包含五个课程群组:致善课程、致知课程、致雅课程、致恒
课程、致勤课程,分别对应六大核心素养:责任担当、学会学习、科学精神、人文底蕴、健康生活、实践创新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(1)丰富拓展课程内容 小学坚持和完善既有科技、体育、艺术等特长班,增加数量,拓展类别,打造特色品牌;初中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,发挥学生自主性,大规模组建学生社团,突出亮点项目。形成校有特色、班有特点、生有特长的“一校多品”的“1+N”型教育格局。
高度重视科技教育,注重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,充分发挥学校机器人功能室、3D 打印功能室、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的作用,认真探索科技创新课程。
注重传统曲艺和戏曲的传承,积极开展足球、篮球、软式棒垒球、花式跳绳、艺术体操等训练,打造艺术、体育特色,以校园体育节、艺术节为引领,制度性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展示活动;积极开展各种学科类比赛和活动,如诗词大会等。
(2)加强综合课程建设 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,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号召教师参与“项目化学习”的研究与实践,鼓励教师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及学科整合研究,通过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活动,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,促进学生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,提升学习综合效应。
(3)构建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落实《XX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》,将十项能力和习惯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,尝试构建多元化学生成长评价体系,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,
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,将习惯培养、学生个人展示、个人获奖等内容纳入其中。
三、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、襟怀坦白、精诚团结、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。
1.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按照“四有好老师”“四个引路人”的要求,坚持师德培训,通过校区、年级、教研组多级联动的学习教育,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。
对教师有偿补课、收受家长礼品礼金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、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等热点问题严格处理,坚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、职称聘任和综合性评价的首要内容,强化法治和纪律教育,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。
2.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必须坚定政治信仰,襟怀坦白,精诚团结,全力服务好一线教育教学工作。
(1)领导班子要认真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;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,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,转化为创新思路、谋划发展的过程,转化为解决问题、化解矛盾的能力;要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做好各自主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落实。
(2)中层干部要在学校组织的“条块化”管理模式下,尽职尽责,增强服务意识,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,要经常深入年级、班级,深入课堂,指导教育教学工作,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活动并及时总结改进,努力提高执行力。
同时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上传下达作用,协调部门之间、同事之间的关系,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。
3.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渠道、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,建设实效性学习型组织,开启教师梯队培养,推进人才队伍“雁阵”工程,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,培育全市一流的教师队伍,打造全市顶级骨干教师队伍,使师资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(1)全面实施教师培训工作 以理念提升、技能学习为目标,以提高德育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,以专家引领、校际交流和业务考核为手段,充分发挥好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效能,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升。加强校外专家引领,创造外出学习机会,加强专业培训;利用校内优质教师资源,落实校本教研;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,丰富教师能力考核内容。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,探索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,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。组织全体教师参与项目式学习培训,助力教师理念提升和专业发展。学校经费向教师培训工作倾斜,鼓励教师进修学习,继续资助教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,推出资助教师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举措。
(2)全员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继续制度性实施为教师“赠阅报刊杂志”措施。发挥好图书馆功能,确保图书质量,保障教师图书借阅率,规范教师借阅归还制度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,培养阅读习惯,形成教师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。
(3)全程构建教师成长体系
着力构建教师成长体系,从教师的师德、德育工作、教学工作、科研工作等四个方面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,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。继续开展学生、家长评师,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;通过开展全员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培训,促进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提升;依托校本教研和青蓝工程师徒帮教活动,建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机制,使其尽快站稳讲台;依托学科教学比赛、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、XX 市“新星杯”教学大赛等活动促使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;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培养效能,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,有针对性地培养拔尖人才。
四、提升德育实效 1.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为加强班集体管理,建设良好班风,下学期将继续加强班主任培训,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。
(1)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培训以集中学习、自主进修、专题辅导、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,拟举办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,为参加市第11 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做好准备。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和管理能力,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。
(2)全员德育 继续落实全员育人、全过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“三全”育人理念,继续营造全校上下,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模式;培养学生干部,引导其充分参与学生管理,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,逐步实现由他育向自育过渡。
2.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,创建高质量育人环境。建立分管校长负责、中学德
育处和小学教导处主导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参与、家庭和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,创新德育形式,探索“课程育人、文化育人、活动育人、实践育人、管理育人、协同育人”的特色德育模式。
(1)课程育人——三项特色课程,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开设劳动课程,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,着力打造“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,各学科教育模式横向融通”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,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和志愿服务,积极开展家务劳动、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;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,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,坚持上好《人与自我》课程(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命教育课),提高自助自护和自我教育能力,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,参加 XX 市校园心理剧展评活动;着力构建系列化班会课程,根据学生年级特点,依据德育要求,精心选择主题,形成正规的班会课程。
(1)文化育人——开展文化建设,注重浸润感染熏陶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,做到布局有科学性,布置有教育性,整体有陶冶性;打造班级文化,让优美的环境、良好的班风充分发挥育人作用;打造网络文化,搭建校园网站、论坛、信箱、博客等宣传交流平台,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。
(2)管理育人——强化习惯养成,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从“文明礼仪、遵守纪律、整洁卫生、健康生活、安全自护、自主学习”等方面,明确班级管理和学生“自我教育、自主管理、自律约束”的德育内容及要求,制订管理要求和考核标准,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。继续开展“校园之星”评比,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,树立身边榜样。
(3)活动育人——做好顶层设计,提升德育活动能效
紧紧围绕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”的主题,加强爱党、爱国教育,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;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、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。充分发挥共青团、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,不断增强共青团员、少先队员的光荣感、使命感。做好顶层设计,提升系列活动仪式感。
(4)实践育人——立足四大板块,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育人,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,加强德育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,设计社区实践、农村实践、大学实践、法律实践四大板块,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围绕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”的主题,开展以“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”和“致敬 XX 援鄂英雄,寻迹父母拼命之城”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,参观红色景点,探寻红色文化根脉。寻迹父母战疫之旅,重走抗疫路,致敬最美逆行者。
(6)协同育人——充分利用资源,加强家校携手共育 以育人为本,优化家校共育,开展以下工作:第一,继续做好家访和线上一对一沟通的常态工作,及时分享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;第二,建立家委会,完善家委会工作机制;第三,依托专家资源,开展家长学校活动;第四,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,积极开展家长讲堂活动。
五、提高教学质量 1.创新教学模式 在夯实教学模式,进一步规范教学的基础上,创新教学模式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,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:敢于提问、敢于质疑的课堂;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;合作学习解决大问题的课堂。
中小学坚持打造魅力课堂,课堂上用活动与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,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,发展能力,掌握学科思想方法,积累活动经验;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,开展作业管理,继续探索分层作业、实践作业、个性化作业的改革。其中,小学继续开展学科实践活动;继续以课例研究为主线,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,进行学科单元整合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研究。中学重点做好各类考试质量分析,全力做好中考复习备考工作,积极落实新中考改革各项工作。
2.夯实常规管理 做精“七项常态”,做实“七个到位”,稳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。常规性做好教师考核、推门听课、教案检查、巡课检查、教研检查、综合评师、教学大赛工作,实现常规检查改进到位,备课反思到位,研讨效果到位,听课讲评到位,师徒帮教到位,总结经验到位,引领指导到位。
教务处、教导处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督与指导,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、公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。要认真修订完善“教师评价制度”并细化操作办法,强化过程管理,严肃教学纪律和结果评价,对不能胜任职责的教师将调整其工作岗位。
3.提升教研实效 突出校本教研实效性。做到教研教师全员化、教研内容主题化、教研方式多元化、教研组织责任化。
创新教研新模式。在原有教研模式基础上,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“同课异构”,尝试加入“辩课”环节,以课促研究,以课促提升。要建立教研成果共享机制,使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价值得到充分彰显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...
相关热词搜索: 工作计划 学期 学校